2025年,这些情况都可以退保退费了,无论是平安、太平洋人寿还是其他的保险公司,只要业务员夸大,或者对保单有所隐瞒,或者保险公司没有告知风险,导致你对保单内容不够了解,现在都可以退回你的保费了。
一、2025年这些"销售误导"情况,统统支持退保!
2025年保险监管政策明确:若消费者因业务员夸大宣传、隐瞒重要信息、未充分揭示风险等行为,导致对保单核心内容产生误解或完全不知情,即可认定为"销售误导",支持全额或高比例退保。具体包括以下高频问题场景:
1. 业务员"嘴上承诺",合同里根本没写(夸大收益/保障)
最常见的"坑"就是业务员为了促成签单,用"高收益""全保障""稳赚不赔"等话术诱导投保,但实际合同条款与承诺严重不符。例如:
说"这款年金险每年能领5%收益,比存银行划算多了",结果合同里的演示利率仅为2%,实际收益可能更低;
承诺"买了这份重疾险,癌症、心脏病全赔,连住院费都能报",但合同里明确排除了"原位癌""早期心脏病"等常见病症,甚至设置了高额免赔额;
宣称"全家都能用,父母孩子看病都能报销",但实际仅限投保人本人,配偶、子女需额外付费附加。
2025年新规:只要你能提供业务员的口头承诺证据(如录音、微信聊天记录、推销时的笔记等),或证明合同条款与承诺存在"重大差异",即可申请退保并拿回全额保费(犹豫期外也可能全额退)。
2. 关键信息被"刻意隐瞒"(健康告知/免责条款/退保损失)
买保险时,业务员有义务向你清晰说明"哪些情况不赔"(免责条款)、"投保前需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健康告知)、"中途退保会损失多少钱"(现金价值)等核心信息。
但如果他们为了快速签单,故意不说或轻描淡写,导致你"稀里糊涂签了字",现在也能维权!常见情况包括:
隐瞒健康告知:业务员说"不用填体检报告,直接签字就行""有点小毛病不影响理赔",结果你投保时隐瞒了高血压/结节病史,后来理赔时被拒赔;
隐瞒免责条款:比如医疗险不保"美容整形""高风险运动",重疾险对"先天性疾病"免责,但业务员压根没提,等你用到时才发现;
隐瞒退保损失:只强调"每年交几千块,以后能领几十万",却不告诉你"前几年退保只能拿回现金价值(可能只有本金的30%-50%)",等你急用钱退保时亏大了。
2025年重点:根据新实施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业务员必须对"健康告知""免责条款""退保后果"等关键内容进行"明确说明"并留存记录(如录音)。
如果你能证明业务员"没说"或"说错了",且这些信息直接影响你的投保决策(比如明知自己有结节却因业务员说"不用告知"而未申报),即可主张退保。
3. 保险公司未充分告知风险(产品本质没讲清)
有些保险产品设计复杂(比如分红险、万能险、捆绑型保险),但业务员只强调"保障+理财双收益",却不解释"收益不确定""主险附险绑定""提前退保不划算"等风险。例如:
买了一份"教育金保险",业务员说"孩子上学时能领20万",但没告诉你实际收益可能只有10万,且前期退保损失巨大;
捆绑购买了"寿险+重疾险+意外险"的大礼包,业务员说"一套全搞定更划算",但你单独买这些产品可能每年省一半钱;
推销"分红型养老保险",只说"老了能领分红",却没说明"分红是不确定的,可能为零"。
2025年规则:保险公司必须确保消费者"明明白白买保险"——如果业务员未清晰讲解产品的风险、收益不确定性或捆绑销售的合理性,导致你误以为"这是最优选",现在可以以"信息不对称"为由申请退保。
二、如何正确退保
确认符合退保条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能最大限度提高成功率:
1.收集证据,整理诉求
把业务员的夸大宣传录音、聊天记录、合同与承诺的差异点等整理成文档,明确标注"哪句话误导了我""导致我误解了什么"(比如"业务员说'收益5%',但合同实际只有2%")。
2.联系保险公司协商
优先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客服电话/APP/线下网点)提交退保申请,说明"因业务员销售误导(具体说明误导内容),要求全额退保"。2025年多数保险公司设有"销售误导快速处理通道",材料齐全的情况下,15个工作日内会给出答复。
3.投诉监管机构(若协商失败)
如果保险公司拒绝退保,可向当地银保监局投诉(拨打12378热线或通过"金融消费者保护平台"在线提交)。投诉时附上证据,监管机构会介入调查。根据2025年新规,对确认的销售误导行为,监管部门会要求保险公司"无条件退保并赔偿损失"。
4.法律途径(终极手段)
对争议较大的情况(比如保险公司耍赖),可向法院起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求助。2025年多地已设立"保险纠纷调解中心",专业律师可协助举证,胜诉后不仅能退保,还可能获得利息赔偿。
三、怎么证明是业务员的问题
要成功退保,核心是证明"业务员或保险公司存在过错,且你的误解直接源于他们的误导"。以下证据越充分,退保成功率越高:
1.直接证据(最有说服力)
录音/录像:如果在签单前,业务员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承诺收益、隐瞒风险,尽量保留当时的录音(比如微信语音、面对面沟通时偷录的音频)。2025年很多保险公司已要求销售过程"双录"(录音+录像),你可要求调取签单时的完整记录。
聊天记录:微信、短信中业务员发送的"收益截图""保障范围说明""不用告知健康"等文字内容(比如"这款产品百分百赔癌症""填表时健康问题不用填")。
宣传资料:业务员给的传单、手册上印有"高收益""全保障"等夸大表述(比如"年化5%稳赚""生病住院全报销")。
2.间接证据(辅助证明)
合同与承诺的对比:业务员说的内容和实际合同条款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口头承诺"重疾确诊即赔",但合同要求"必须达到某种治疗状态才赔")。
证人证言:如果有其他投保人遇到过同一业务员的类似误导(比如同一小区多人被同一业务员忽悠买了同一款"坑"产品),可联合提供证言。
投保过程记录:比如签合同时你曾反复询问"这个真的能赔吗?",业务员敷衍回答"放心吧",但未详细解释条款(可通过回忆细节补充说明)。
最后想要告诉各位的是只要你因业务员或保险公司的误导而对保单"不了解真相",就有权要求退回保费。
哪些情况可以全部取回?
如果处在犹豫期,基本都能全额取回所有金额。但过了犹豫期中途再想取回,正常情况下只能取回现金价值,损失非常大;不仅取不出全部金额,保险的保障也会消失,取出时一定要慎重。那想取出是否还能全额取回呢?其实如果销售过程中代理人有违规操作的还是有机会全额退保取回的。那么具体有哪些情况呢?
代理人是有代签字行为
销售过程中有返钱或者送礼
销售过程中夸大产品收益和理赔
代理人有诱导或者误导销售等
如果你不确定你能不能全额取回,加我的微信:xys15999(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我入了20年的保险当时业务人员说交满20年就可以把本钱拿出来,交完了打客服电话说不能取,感觉坑好大,完全不能接受
1小时前 赞 854
岚岚: 取不出来去世以后才能取
木南?: 那真是个坑,我也是给孩子交的20年的,说的时候说的可好了
二姐: 取不出是因为你没找第三方维权,加微信他们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
用户1008727707814赵晓峰: 我自己去退保只能退到十分之一都不到,加了微信,服务很专业,基本退款,挺满意!
马蜂君: 谢谢你们的信任!有需要可以加下我微信。 复制微信:xys15999(点击复制微信号)
教书育人小园丁: 是谢谢你们,我都不敢相信,居然成功退款了!!
保险维权找第三方靠谱吗?有成功退款的伙伴提供点意见吗
1小时前 赞 452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他们是退款到你账户后才收费,应该靠谱,我刚加了他们在聊了,还是挺专业的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自己去退要被气死,他们有一万个方法让你退不了,我是不想再折腾了
ts666: 那我先加老师咨询一下,咨询免费吧?
马蜂君: 找我们退肯定是靠谱的,都这么多兄弟姐妹退下来了。不管有没有需要,都可以先加一下我微信:xys15999(点击复制微信号)
ts666: 非常感谢,已经加上了!
商业保险有问题可以保险维权吗?保险退 保流程是什么样的?
2小时前 赞 8
小热乎: 只要确实保险购买有问题,保险法保护的,大部分区域、大部分险种都可以看看,会根据你保险种类不同,提供维权咨询!
我刚加了微信,怎么没人理我呢,是不是加错了?
一天前 赞 5
马蜂君: 刚在处理案子,稍等
马蜂君: 看到了,已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