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因为一笔网贷逾期没还,催收电话没打给他本人,反倒先打到了村委会。村干部一脸疑惑地问他是不是惹了什么事,接着单位领导也找他谈话。没过几天,连他远在老家的父母都接到“儿子欠债不还”的电话。王师傅又羞又急,差点丢了工作。
一、如何避免暴力催收电话打给家人同事单位与村委会
在填写借贷信息时,尽量不填真实亲友、同事或单位电话。如果平台强制要求填写联系人,可说明“仅用于紧急情况”,并选择关系较远但可信任的人。
明确告知催收方:所有沟通仅限本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同意向第三方透露债务信息属于违法,可在首次通话中录音并声明“禁止联系他人”。
定期查看征信报告和贷款合同,确认哪些机构有你的通讯录授权。部分网贷App在注册时默认获取手机权限,需手动关闭通讯录、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
若已发生信息泄露,立即向该平台或金融机构发书面函件,要求停止向第三方透露信息,并保留邮寄凭证作为维权证据。
不要在催收电话中透露更多联系人信息。有些催收会套话:“你还有没有其他联系方式?”“单位电话是多少?”这类问题一律拒绝回答。

二、暴力催收合法吗
暴力催收完全不合法。
国家多部法律明确禁止以骚扰、恐吓、侮辱等方式催收债务,无论债务是否真实存在。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催收方擅自联系家人、同事、村委会,已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银保监会、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中,明确将“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信息”列为违规催收行为,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现实中,不少催收打着“合法催收”幌子,实则靠制造恐慌逼人还款。这种操作不仅违法,还可能构成寻衅滋事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三、被暴力催收了怎么处理
第一时间录音、截图、保存所有催收记录,包括来电号码、短信内容、微信聊天等。这些是后续维权的核心证据。
拨打报警电话。若催收涉及威胁、辱骂、频繁骚扰,警方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可立案侦查。
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骚扰电话。该平台与运营商联动,可对高频骚扰号码进行封停。
若催收已造成名誉损害、工作受影响或精神困扰,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损失。

债务该还,但不该用羞辱和恐吓来逼还。守住个人信息防线,就是守住尊严和生活的底线。面对无理催收,沉默不是忍让,而是纵容。拿起法律武器,才能让那些越界的人真正闭嘴。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