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行业的复杂数据迷宫里,规模保费和原保费收入这两个概念,就像隐藏在角落的神秘密码,看似相近却暗藏玄机。它们究竟有何不同?这一区别又会对保险市场的格局、投资者的决策产生怎样意想不到的影响?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层面纱。
一、规模保费和原保费收入的区别是什么
先看覆盖范围,原保费收入很 “纯粹”,就是保险公司直接跟投保人签合同收的钱,没再保险这些后续环节。比如你直接找保险公司买重疾险,交的保费就属于原保费。而规模保费是 “大汇总”,除了原保费,还包括银行帮卖保险收的钱、从其他保险公司分来的再保险保费,能看出公司整体业务有多大。
再看应用场景,原保费是衡量公司核心实力的关键。比如算一家公司原保费占行业的比例,就能知道它直接业务的市场地位。规模保费更多是公司内部用的,比如看银行渠道、代理人渠道各自贡献了多少保费,方便调整资源投放,比如哪个渠道卖得好就多投入。
风险关联上,原保费和公司要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收的原保费越多,像重疾、身故这些赔付风险就越大,得留更多钱应对理赔。但规模保费只是个总数,不管是重疾险还是意外险,也不管风险高低,没法直接看出公司承担的风险有多少。
二、保险公司如何赚钱的呢
保险公司怎么赚钱,核心靠 “费差、死差、利差” 这三部分。
费差和运营成本有关,保费里会预留一部分当运营费和预期利润。大公司网点多、广告投入大,成本高,保费里这部分占比就高;小公司想打开市场,会压缩成本和利润,所以保费常更便宜。
死差是预期要赔的钱和实际赔的钱的差额。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时,会参考行业统一的疾病、生命数据算预期赔付,因为大家用的数据差不多,所以不同公司的死差差别不大,不是主要利润来源。
利差才是赚钱的核心,算法是 “实际投资收益率减去预定利率”。保险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承诺给客户的收益,比如分红险、万能险里会写。现在多数产品预定利率是 3.5%,部分是 2.5%,通常 3.5% 的产品保费更低,因为收益承诺高,能吸引客户。
规模保费和原保费收入是两种不同的保险专业术语,概念不一样,在覆盖范围、使用场景还有风险关联方面不一样,可以通过这两个东西了解保险公司实力,了解盈利逻辑则能更理性看待保险产品,避免被复杂概念迷惑。
更多保险问题,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
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