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产品定价调整: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0%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会上,行业专家经过审慎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最新一期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1.90%。

人身保险产品定价的“风向标”再次更新。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会上,行业专家经过审慎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最新一期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1.90%。

人身险产品定价

自今年初监管部门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来,该研究值已连续第三次下调。

然而,与前两次调整相比,本次降幅明显收窄,且当前市场主流的普通型人身险产品2.0%的预定利率上限与1.90%的研究值仅相差10个基点,远未触及25个基点的下调“红线”。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研究值符合市场预期,短期内触发产品定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

这为正在深化转型、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人身险行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助于行业将更多精力聚焦于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结构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

研究值“三连降” 降幅持续收窄

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为预定利率调整提供核心依据。

各人身保险公司动态调整普通型、分红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和万能型人身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

人身险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机制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产品策略和市场预期。

回顾今年以来的调整路径:1月10日,保险业协会首次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例会,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

4月21日,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会上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

7月25日,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确定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从21个基点,到14个基点,再到本次的9个基点,研究值下调的步伐明显放缓。市场分析称,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近期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作为参考指标的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出现了持续抬升的迹象。

预定利率研究值与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紧密相关。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企稳回升,自然会使得预定利率研究值的降幅收窄。

降幅收窄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人身险预定利率进入相对平稳的观察期。

未触及调整“红线” 定价短期保持稳定

根据《通知》规定,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设有一个明确的触发条件:若保险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目前,市场上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上限为2.0%,与最新的研究值1.90%对比,二者之差仅为10个基点。

这一差距不仅远低于25个基点的“红线”,也意味着研究值即使在下一个季度继续小幅下行,也未必会立即触发调整。

行业人士表示,10个基点的差距为行业留出了充足的缓冲空间,避免了因频繁调整产品定价而带来的市场波动和经营成本增加。短期内,消费者和保险公司销售渠道无需对产品利率下调感到过度焦虑。

在未来数月内,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继续保持稳定。这种稳定性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保险公司制定中长期战略都至关重要。

告别利差依赖 转型迈入深水区

预定利率的平稳过渡,为人身险行业的深层次转型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过去,部分保险公司过度依赖高预定利率产品来吸引客户、扩大规模,形成了对利差的路径依赖。

然而,在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压力下,这种模式潜藏着一定的利差损风险,威胁着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

启动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引导行业摆脱这种依赖,推动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相匹配,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整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速推进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尤为重要的是,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成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参与2025年三季度例会的保险业专家一致认为,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初见成效。

通过发展这类产品,保险公司能够有效降低刚性兑付的压力,将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大大增强了抵御利率周期波动的能力。

尽管短期内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的“警报”暂时解除,但从更长远的周期看,整体下行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因此,对于人身险公司而言,当前的稳定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而是需要利用这个窗口期,彻底摒弃“规模为王”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身险公司要持续打磨产品创新能力,开发出更贴近客户真实需求、更具保障价值的产品;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全流程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更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构建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健投资组合。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个利率更加市场化、经营更加稳健的保险行业,将能提供更可靠、更长久的保障。

虽然高预定利率的产品或将越来越少,但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多元化、透明化,且更能体现保险核心保障功能的产品体系。

更多保险问题,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

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

人身险第四套生命表明年实施,如何影响你的保费?

专家解读旅游人身保险,四步锁定适配产品,附理赔与避坑!

2025年广州失业保险政策调整变化,快来看看都有什么变化!

- 正文结束 -

相关产品

我要买保险

专业保险顾问 已为612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微信号:

点击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上内容为马蜂财经意见,仅供参考;如涉及到产品信息及赔付条件,以保险公司最新产品条件具体约定内容及承保政策为准。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保险问题免费咨询 点击即可联系客服